情緒穩定
善于激勵孩子
布妞園里搞親子活動時,有一個項目是攀巖。
很多小孩還沒往上爬幾步,就哭爹喊娘,非要下來。
有一個小男孩爬到一半時,猶豫地往下看。
他爸爸沒有喊:“爬不了就算了吧?!倍枪膭钏骸皟鹤?,試著再往前走一步,爸爸相信你能再堅持走一步!”
男孩真的就繼續往前走了一步。爸爸重復同樣的話,就這樣,男孩以“多走一步”為目標,真的就爬到了頂。
他也成為全場唯一一個堅持攀到終點的孩子。
當時布谷媽印象特別深刻,這位爸爸的鼓勵方法,太厲害了!
他沒有畫大餅,說“爬到頂就給你買玩具”。也沒有講空話,說“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”之類的。而是用觸手可及的小目標,一步一步,激勵孩子。
心理學有一個詞,叫“最近發展區”。
可以把它稱為“踮起腳就能摘到的蘋果”。也就是說,孩子只要稍微努努力,就能夠著那個目標。
我們激勵孩子,可以多用這個“最近發展區”理論。千萬別還沒開始,就給他定個老遠的目標,孩子還沒努力呢,嚇都嚇跑了。
而用這個“踮起腳就能做到”的激勵方法,讓孩子看到目標就在眼前,只要稍微努努力,自己就能做到。
比如“下次前進5名”、“比昨天多看5分鐘書”、“今晚早睡10分鐘”這樣的小目標,孩子就能一步步前進,一天比一天優秀了。
多聽聽孩子的話
我們經常對孩子說:“你要聽話啊?!?/span>
但其實,孩子也很想跟我們說:“媽媽,你多聽聽我講話?!?/span>
你多聽聽孩子在講什么,你就越能了解他的情況,越知道他遇到了什么、在想什么、他害怕和喜歡什么。
這樣能拉近我們與孩子的距離,你不會覺得“孩子跟我不親”。
開放性與溝通技巧意味著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,以及他們言語之外的溝通。
依戀心理學認為,安全的依戀,來自于持續的、深層次的溝通。
我們多聽孩子講,可以使他構建對外界的信任感。
當他在生活上遇到什么事或困難時,他也就愿意跟我們講,而不是憋在心里什么都不愿意說。
這就好像每個人是一座島嶼,我們的傾聽,就是連接島嶼和外界的橋梁。
我們聽得越多,與孩子溝通得越多,橋梁就越堅固,孩子就會越感到安全。
反之,如果這座橋搖搖欲墜,甚至我們都不愿意搭起這座橋,那孩子遇到問題,可能就會選擇留在自己的小島上,不愿意分享,也不敢外出探險。
我們傾聽時,少一些打斷,別急著評價他,也別著急上火,耐心地聽。
孩子可能只需要一位聽眾,剩下的問題,他自己能解決好。
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