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教有觀點:親子關系“四論”
發布者: 瀏覽次數: 267 2023/12/29
每個家庭中的家教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,但若在更高階的視野下去看,也會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規律,這是先天基因和后天影響的作用結果。下面,我歸結了四種情況,謂之親子關系“四論”:
孩子是父母的“復印件”,父母是孩子的“模特”,這一說法誰都懂,但不懂的是,有些人過于強調遺傳基因了,豈不知決定孩子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,更多是后天影響。蒙特梭利博士說過,兒童有強大的吸收性心智,這是揭示了環境對兒童成長的作用。那么,影響兒童的第一環境是什么呢?我認為是父母,是離他們最近的人。然而,這個“環境”也有“正面和負面”,若父母經常把負面情緒展現在孩子面前,則,“復印件”,可能會“失真”,因為兒童天生具有向善性。所以,在每個人都有問題和優點的客觀事實之下,我建議把正面送給孩子,把負面藏起來。如此,方有兒童和父母的“相同論”成立。
就目前來看,孩子和父母別扭的情況越來越多,是親情出問題了嗎?非也,是社會出問題了,是父母對兒童成長的期望值超過正常值了,然后孩子逆反期也提前了,尤其是六歲之前,在性格沒有定型時,孩子會朝著與父母相反的方向發展。一位強勢的學霸媽媽說:兒子一點也不像我,性格弱弱的沒點男子漢樣子,學習也總依靠督促,沒個主動樣子,而我在他這個年齡時,樣樣都要爭個第一!我說:你可能在兒子面前把自己塑造成“高山”了,然后兒子便高山仰止了。如此,時間長了孩子就失去了自信,自甘平庸,這叫“強將手下出弱兵”。相反,另一位媽媽總會在兒子面前適當的示弱,然后,兒子就有了男子漢的自信。
前面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環境,其實,除此之外,父母還有一個職務,是孩子成長的“第一評估人”。但是,這種評估是需要“參照物”的,包括自家的兄弟姐妹,也包括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關鍵是,還習慣與用“別人家孩子的優點”,對比“自己孩子的缺點”,于是,事就大了,比的家長鬧心,比的孩子煩心,于成長無益。其實,給孩子找一個成長的榜樣,這叫見賢思齊,這沒錯,可能錯的是比較時的對象和方法,若總是找那些“太強的孩子的太強的專項”來對比,問題就來了,就會把自己孩子比的灰心喪氣。所以,家教相對論的關鍵是方法和參照物,方法要以適應性為原則,參照物要以接近為適合。
相信孩子“你能行”,這不僅是一種家教的態度,更是一種兒童成長的能量,尤其是面對超出兒童經驗的能力的事情下,適當的拔一點高,能有效促進兒童的成長。這個觀點被我說成的“兒童成長相信論”。在世界教育史上關于兒童有兩個說法:一個是三百多年前英國學者洛克,他說兒童是一張白板,來到人世間一窮二白,所有的本領都是后天教育的結果。他積極的肯定了教育對人類繁衍的意義;另一個說法是蒙特梭利博士,她經過研究后說兒童是帶著人類遺傳的能力來到人世間的,尤其是向環境吸收的學習力,比成人還強大。所以,蒙氏教育對待兒童的態度首先就是相信,然后就是放手,老師在某種意義上講,有如為兒童打開生活大門的人,也如帶著孩子過日子的人,而不是像許多家長,太把孩子當孩子了,孩子想擠進生活都沒門,總會說:你還小,你不行!如此,孩子怎能長大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