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教有觀點:家風是柔性的家規
發布者: 瀏覽次數: 135 2023/12/08
繼續嘮叨家教那點事,因為,這是一個沒有結尾的話題。“家風是柔性的家規”,這句話和這一觀點出自于教育專家、曾國藩六世嫡孫曾樾先生。其實,家有家規這件事,放在上個世紀初去講,便是常規,因為,當年每家都有一幫孩子,沒有規矩就會亂套,不管父母有沒有文化,家規是硬道理,不可缺少。后來到了獨生子女時代后,人以稀為貴了,一個孩子稀罕不夠,于是,家規就沒事了??山酉缕饋淼膯栴}便是,到處都有“熊孩子”出沒,逼得我們不得不再度尋找失傳的家規。但家風卻一直都在,曾樾講到父母的行為文化自帶家風,一代一代相傳下來的家風也是規矩,是柔性的家規,甚至比墻上的家訓、家規更有力。這點,我深以為然。
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什么?我認為是“家文化”,是以“家”和“家族”為根脈相傳的文化。所以,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才有“光宗耀祖、福蔭后代”,這是家文化中的核心價值。確實,在中國歷史上,在祠堂文化下,一個家族對后代的教育指向是什么?就是“光宗耀祖”,就是把人做好、把事做好,讓老祖宗的臉上因為你而有光。至于“福蔭后代”,解釋下來就是對后代盡責,對家族負責。也可以說,少不成事之時要懂得努力的方向和目標,長大做事的時候,要有對家庭和家族的責任感。而這種文化內涵便是正能量,是成長與發展的內動力。我的觀點是,所謂家教就是讓孩子懂這八個字:光宗耀祖、福蔭后代。這一點在過去多子女家庭中誰都懂,尤其是父母臨老病重時,離床邊最近的一般是老大。這也是中國家文化所在,對上盡孝,對下擔責,每家都如此,每家都有老大。只是到了獨生子女時代,在寶貝文化背景下,誰都弄不懂了,寶貝是老幾?!原本民間歸結的“大的傻二的奸調皮搗蛋是老三”,如今,獨生子女們,竟然找不到自己了。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就是失職,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干什么吃的,于是,有些到老都不太懂事的“獨一無二”們,讓父母們累了。
其實,棍棒和戒尺沒了的后果是規矩也沒了,這是問題,是誰也不敢大聲說的問題。但中國家教之父北師大趙忠心教授敢說,他面臨家長帶著意味詢問:趙教授,孩子能不能打?趙教授直言:該打還要打。我半開玩笑插話說:別人家的孩子不能打。還有,不知何時出現個“不打小孩日”,而且,這是個國際日子,說明全世界都一樣,遇到孩子沒規矩、惹事后,家長也都用過簡單粗暴的武力懲戒的方式,所以,有人思考后問:“不打小孩日”之外的日子是什么呢?其實,我們應該講實話,如果哪家父母從小到大沒動過孩子一手指頭,孩子長大后是否因此而孝順?我質疑。但,曾經的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,卻是事實。總之,所有的家教應該圍繞著給孩子“立規矩”,這是關鍵。